中心静脉置管术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,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科的基本技术,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用作输液通路。目前,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麻醉科危重病人、大手术病人、急诊科、普外科等。
中心静脉导管(简称:CVC)行业处于萌芽期,国际TOP品牌包括Arrow、贝朗、新加坡柏越BIOPTIMAL INTERNATIONAL等。国内中心静脉导管企业起步较晚,在高端产品领域,技术和产业水平上与国际CVC企业存在明显差距。
作为一家国产医疗企业新锐品牌,普博立足于全球市场,早在2020年就布局收购CVC国际品牌新加坡柏越(原新加坡柏盛国际重症产品事业部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CCP,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,旗下包括山东柏新医疗、新加坡柏越日本分公司,至今已在全球重症护理耗材行业深耕三十多年)。
该收购事件的完成,既象征着中国已经拥有具国际先进水平的CVC,也代表着中国医疗科技企业已经登上国际耗材舞台。
中心静脉导管主要应用于静脉大量快速输注、建立较长时间静脉通路、监测中心静脉压(CVP)、静脉营养通路以及紧急补液、血液样本以及深静脉血样的采集等等。这就对中心静脉导管的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,以最大程度避免损伤血管。
普博CVC是新加坡柏越国际耗材产品线中的主打产品:
本着以临床需求为中心的产品理念,普博根据临床使用反馈,不断改进并迭代产品:
——针对临床常见的采集血液样本、输液、给药等需求,导管前端增加多侧孔设计,满足多种临床需求。
——外伤病人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后,与导管有关的血液感染成为常见而严重的问题。
普博CVC缝合翼和夹紧固件,保持导管在适当的位置,从而减少置管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和刺激的风险。
——新加坡柏越CVC目前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了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医院的要求,该导管目前可提供2种配置包:
根据《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(2022版)》的推荐意见5:超声检查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相比传统标记法穿刺,一次性成功率高、穿刺及置管时间短、安全性更高、并发症发生率低。[推荐强度:推荐,(9.32±0.77)分]。
目前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后,须经X线证实导管位置正确,即可用来输注液体和药物,如化疗这样复杂治疗应待胸部X线拍片证实后才能进行。
普博旗下无线掌超因其超强的便携性和易用性,目前已经陆续走进全国上千家医院。而根据该意见稿,可以预见的是,无线掌超将会和中心静脉导管形成一对CP,在重症患者手术中发挥1+1>2效应:
即在可视化超声引导下,可进行导管准确定位,避免位置异常,同时还可避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如重复操作导致的导管折断、空气栓塞、气胸、感染、血栓形成、静脉炎等。
<section style="outline: 0px; font-family: -apple-system, BlinkMacSystemFont, " helvetica="" neue",="" "pingfang="" sc",="" "hiragino="" sans="" gb",="" "microsoft="" yahei="" ui",="" yahei",="" arial,="" sans-serif;="" letter-spacing:="" 0.544px;="" text-align:="" center;"="">